
食用小麥淀粉是小麥粒中的一種主要成分,是小麥光合作用的產物,其含量的多寡與生長的氣候有很大關系,小麥抽穗時,溫度、光照、水分事宜,可大大增加麥粒的飽滿度,也就增加了產量。植物的種子或塊莖中都含有大量的淀粉,如玉米、土豆,因而稱之為玉米淀粉、馬鈴薯淀粉等。小麥中還有一種主要成分:面筋,屬蛋白質類,又叫谷朊,食用后可在胃腸道內水解為各種氨基酸,多肽等人或動物所需要的營養成分。 如何測定食用小麥淀粉的含糖量 1、取烘干磨碎的待測樣品,分別稱0.5~2克于6個離心杯中,分別加入30ml乙醚,充分振蕩5~15分鐘,以4000~5000轉/分鐘離心5~ 10分鐘,棄去上清液,再加入30ml乙醚,如此重復離心3次; 2、除去可溶性干擾物質:向上述棄去上清液后的離心杯中加入50~60℃的80%乙醇30ml,充分振蕩5~15分鐘,以4000~5000轉/分鐘離心5~10分鐘,棄去上清液,如此重復離心3次;然后再向棄去上清液后的離心杯中加入40~50℃蒸餾水30ml,在40~50℃恒溫水浴中振蕩60分鐘,以4000~5000轉/分鐘離心5~ 10分鐘,棄去上清液,再加入30ml蒸餾水,如此重復離心3次; 3、酶法分解淀粉:向步驟2、離心棄去上清液后的杯中加入5ml蒸餾水,濕潤并攪拌分離出的樣品,再加入80~90℃蒸餾水40ml,攪勻后,置沸水浴中處理50~ 60分鐘使淀粉糊化;之后冷卻至50℃,加入1%的糖化酶液10ml,并立即加入 pH4~6的磷酸鹽緩沖液25ml,再加入甲苯5~7滴,混勻,封口,置于45~48℃ 條件下保溫20~24小時進行淀粉酶解; 4、淀粉酶解檢測:取上述淀粉酶解液1滴加入碘溶液1滴進行酶解效果檢測,若顯藍色、紅色或紫色,即為淀粉酶解不完全,應再重復步驟3、的酶法分解淀粉,直至加碘溶液檢測不顯藍色、紅色或紫色為止,即為淀粉酶解完全; 5、淀粉酶解液處理:將上述完全酶解的淀粉酶解液冷后,用6molL-1NaOH中和至中性,然后邊攪動邊逐滴加入飽和Pb(OAc、2溶液,直至淀粉酶解液無白色絮狀沉淀為止;再向淀粉酶解液中逐滴加入飽和的硫酸鈉溶液,直至不產生白包沉淀為止;以4000-5000轉/分鐘離心5-10分鐘,將上清液轉移入容量瓶,調節pH為9.1~ 9.6,以測定需求量定容; 6、斐林法測定還原糖含量:取步驟5中處理后的淀粉酶解液為樣品,按GB 5009.7-85《食品中還原糖的測定方法》直接滴定法,測定樣品中可溶性糖的含量.
|